【青島晚報】閉關3年,雙星“煉”出工業4.0
發布時間:
2016-12-13

3年來,低調的雙星在悶頭做什么?日前,在雙星集團舉行的乘用車胎工業4.0智能工廠竣工暨安全輪胎全球戰略發布會上,雙星集團黨委書記、董事長柴永森給出了答案:“打造以工業4.0智能工廠為基準的物聯網生態圈。 ”目前,雙星在董家口建成的商用車胎工業4.0智能工廠已全線投入運行,乘用車胎工業4.0智能化工廠也將于近期投產,其智能化生產線改變了人們對于輪胎工廠的傳統印象,從“賣產品”到“賣服務”的轉型則詮釋了雙星 “工業4.0”和“服務4.0”物聯網生態圈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當中的 “撒手锏”效果。雙星的革新讓其在全球地位提升和話語權提高的同時,也給同行帶來了啟發。
革新:為行業提供工業4.0樣板
作為傳統的勞動、資金、資源密集型產業,輪胎業在很多人心目中是 “傻粗累臟”的形象,但是走進位于青島黃島區的雙星輪胎工業4.0智能工廠,輪胎流水線上卻是另外一番場景:智能機器人和工人密切配合;車間里的AGV小車自動穿梭運送物料;智能化成品立體倉儲中,堆垛機器人將一切代勞……整個生產流程中,工人只需要進行關鍵工序的確認和調整,摁幾個按鈕,粗笨工作幾乎可全部由機器人完成。
這是雙星歷時三年來打造的真正意義上的全流程工業4.0智能工廠,工廠系統和80%以上的設備都是雙星自主研發的,采用了11種、共計200多個機器人。工廠集成了信息通信技術、數字控制技術、智能裝備技術,并對原有的輪胎工藝流程進行創新,實現了智能煉膠、智能成型、智能氮氣硫化以及智能分揀、檢測、倉儲等30余項工藝流程的升級,使工人的勞動強度降低60%以上,產品不良率降低80%以上,勞動生產率是過去的3倍以上。
據了解,雙星早在三年前就提出了打造雙星輪胎工業4.0工廠的戰略構想,頂層設計和方案歷經上百次的修改和完善。之后的工廠建設用了將近1年的時間,今年6月正式投產。工廠對外開放后,行業人士甚至給予了“三年超越三十年”的評價。
服務:“移動星猴”創造服務新常態
雙星另外一個 “撒手锏”——汽車后市場 “服務4.0”生態圈則創造著輪胎業的新業態。打開雙星搭建的星猴服務網和移動星猴APP,換輪胎、做保養、換輪輞、買配件、去洗車……各種標準快捷服務幾乎涵蓋了車輛使用和出行的各個方面,由提供產品到提供一站式服務,而且在將來,不僅用戶可以在網上定制個性化產品,創客也可以通過互聯網和雙星進行交互設計。
按照規劃,雙星“服務4.0”生態圈,通過雙星輪胎切入,建立開放的汽車后市場服務4.0生態圈,即O+O/E+E ,線上線下無縫對接,路上路下無處不在。以“星猴戰略”為支撐,整個系統從用戶交互到用戶體驗、交易、選擇服務方式、上門服務、服務評測,實現全流程閉環。實現由雙星輪胎到其他品牌輪胎、再到汽車后市場的其他產品的銷售和增值服務。
早在三年前雙星就已經啟動 “星猴戰略”,24小時服務熱線、“0延誤救援”服務、“移動星猴”服務車,用戶只要有需求,就會在第一時間到達。尤其每一輛“移動星猴”都是一個創客,隨車配備拆胎機、動平衡機、擴胎機、補胎機、洗車機、車輛定位等設備,實現網上統一接單、網下快速送達、快速移動支付,為用戶提供標準服務,如輪胎安裝、道路救援、汽車保養等。現如今,雙星在全國已有近2000家專業的救援網絡,服務區域可覆蓋2200多個區縣,隨時滿足用戶的救援需求。
未來:從有效供給到創造需求和創造品牌
雙星推進“工業4.0”生態圈和“服務4.0”生態圈物聯網戰略,兩圈融合不僅可以為用戶創造高端、高差異化、高附加值的產品,而且可以為行業提供智能裝備、整體方案和標準服務。今年,雙星被國家工信部評為 “綠色輪胎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”、“全國質量標桿”、“工業品牌培育示范企業”、“技術創新示范企業”。記者了解到,雙星建立物聯網生態圈是進一步加快供給側改革的步伐,實現從有效供給到創造需求和創造品牌。
總之,企業只有具備世界眼光、國際標準和開放心態,才有可能逐步達到國際水平。未來,雙星不僅僅是像過去一樣生產輪胎,而是由“賣產品”到“賣服務”,滿足互聯網時代用戶對產品和服務的需求。
青島晚報/掌上青島/青網 記者薛飛